|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发展了独具匠心的食物文化
在众多榆林味道中
早在元代王桢《农中》就有荞麦治去皮壳,磨而成面,摊作煎饼,配蒜而食的记载,可以说煎饼历史很悠久了,煎饼是清涧有名的小吃,一个小小的清涧县城,居然有五六十家煎饼店,并且一年四季生意红火。对当地人来说,煎饼的味道就是家乡的味道。
做煎饼的食材原料是荞麦,荞麦粗磨去皮得了糁子,浸透的糁子装罗布做的袋子中反复揉搓,挤出浆液,再用特制的煎饼鏊摊制成20厘米大的如纸薄饼,煎饼状若朗夜之圆月,晶莹如白雪,轻薄似蝉翼,柔韧绵冽,味道沁人心肺,过口难忘。
吃清涧煎饼,一定要有辅料和煎饼汤,只有这样吃起来才有滋味。煎饼、辅料和煎饼汤,号称清涧煎饼“三件套”,一件都不能少。辅料素的有洋芋丝、豆芽菜,荤的有卤肉。当煎饼卷上辅料,那煎饼卷素的爽口,荤的解馋,有时真让人难以选择。
荞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陕北的主要杂粮之一,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含量高,营养丰富。用荞面制成的食品,可以软化血管、保护视力,还有清热降火、等食疗价值,被誉为“长寿食品”,是靖边人待客时必吃的一道美味佳肴。
靖边盛产荞麦,当地群众以荞麦为原料,创造出种类繁多的系列饮食,有荞面饸饹、荞面搅团、荞面圪托、荞面蒸饺以及荞麦酒等多种名吃,但荞麦面却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一种。
靖边剁荞面用的荞麦粉,是选择最优质的荞麦糁子加工而成的,用优质面粉加工剁面,色泽特白,韧性极强,味道清香,剁好的面条,细若粉丝,整齐如机制挂面,堪称“陕西一绝”。再加上特制的汤料,滋味独具一格。
“黄米风情美味浆,醇香曲水引流觞。清爽入口舌尖绕,暑到酸粥自然凉”,这里的黄米酸粥浆如蛋清、米粒饱满、色泽金黄、枣红色艳,入口微酸带甜、滑黏美口,后味清香饶舌,冬天饮用生津和胃,夏天食之止渴退暑,尝过的人无不啧啧称赞。黄米酸粥是用黄米为主料,经发酵和熬煮而成的府谷传统风味美食。黄米泡水发酵时,将温开水入罐并加入黄米,搅拌后加盖放置于炉台或热炕头,促其发酵。待揭盖有喷香扑鼻并尝之有酸甜似梨味时,在倒入铁锅中熬粥,在加入黄豆、玉米糁及红枣、葡萄干等,味道越发清甜。府谷黄米酸粥广受当地民众喜爱,已成为当地日常饮食,如今黄米酸粥已入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成为府谷继承发扬传统饮食文化的特色食品。对于吃腻了大鱼大肉的食客而言,这酸粥的确是清爽利口,大开食欲、除荤解腻的美食。
提起神木美食,有一种酸酸的东西家喻户晓,有点重口味,像北京的豆汁儿,但是由于它的绿豆发酵时间较短,又不像豆汁儿那么冲,还有点像内蒙的酸粥,比酸粥再酸点,总之,是一种“外地人之砒霜,神木人之蜜糖”的食物。
“不要小看粉浆饭,吃倒塌财主沈十万”,在神木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这里的“粉糊糊”是将绿豆磨成浆,发酵后熬成粥,味道微酸可口,稀稠适宜,米豆绵软独特。别看它口味有点怪,是一道食材健康、很适合夏天吃的食物。
曾有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摄制组来到了神木最有名的武二宝粉糊糊餐厅的后厨,围观了这传承了200多年的制作手艺,粉糊糊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它成为神木文化的一个符号,更是神木的一张名片,被纳入到榆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到神木没有喝一碗热腾腾的粉糊糊,就不能算是真正领略了这儿的饮食文化。
在陕西榆林佳县,人们一天的生活通常是从一碗米汤和一碗手工挂面开始的,在佳县,提起肉,不少人想到油腻,可是榆林市佳县的“包头肉”,经过熬制之后,制作成精美的凉菜,肉质特别鲜嫩,肥而不腻,越嚼越香,口感非常棒,在当地更是饭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包头肉是用猪头肉、猪肘、猪皮等熬制而成的,火工讲究,属凉菜系,尤其以下酒为佳,制作时将除毛剔骨的猪头肉 、猪肘 、猪皮等适量放入调料,进行长时间的熬制后冷却凝固在一起,加以特制汤料,再搭配陕北独有的黄酒,来一口包头肉,喝一口黄酒绝对是味觉上的绝美享受!
在佳县,路过的每一家不知名的小吃店里,必有包头肉,来吃的人任它的美味冲散生活的疲惫,精神抖擞地开始新的一天。来源:榆林文化旅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