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府谷生活网

查看: 2282|回复: 0

二次感染要来?新冠“二阳”会更严重吗?多位专家回应!

[复制链接]

1161

主题

213

回帖

5213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5213
发表于 2023-4-25 10: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近日,部分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抗原阳性的照片,称自己“二阳”了。同时,一些地区出现新增的XBB.1.16变异株病例。


101716c1urrufbuf6zgdd6.jpeg

这是否意味着疫情第二波高峰即将到来?“五一”假期将至,这是否会加速大规模的二次感染?针对这些问题,多位专家进行回应。

新增变异株会引发第二波疫情?

日前,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最新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监测结果显示,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4月20日,我国共监测到42例XBB.1.16变异株。

新增变异株是否会导致二次感染?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XBB.1.16变异株相较之前的毒株多了一些变异位点,从而导致其免疫逃逸能力、传染性更强。但对于已经在去年12月、今年1月感染过的人群,其体内抗体还处在较高水平,所以目前来看二次感染的风险较小”

但距离上次感染已经超过半年时间左右的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这部分人群抵抗力下降得会更快,发生二次感染的风险也会增加,尤其是面对XBB.1.16这种免疫逃逸能力强的毒株。”李侗曾补充说,但是引起第二波疫情的可能性还是很小。

新毒株容易引发结膜炎?

“有观点称近期结膜炎患者增加了,但实际上,此前原始毒株和其他奥密克戎毒株的感染者也有出现过结膜炎症状,因此论证上述观点还需要更多数据支持。”他表示,目前,XBB.1.16在症状上与此前发现的毒株特点差异不大。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称,最近国内刚发现已经传入的XBB.1.16毒株是BA.2衍生的毒株,致病性没有明显提高,无需过度担心。从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新冠疫情趋势来看,未来因XBB.1.16引起疫情在局部或全球大规模暴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五一”会加速二次感染到来?

天气转暖,周围戴口罩的人数逐渐减少。假期在即,亲友聚会与出行人数逐渐增多。这又是否会加速二次感染到来?

“确实会增加感染风险。李侗曾直言,但主要还是针对此前没有感染过或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群来说。

李侗曾表示,这部分人群保护能力较差,“五一”出行期间感染风险较高,呼吁这类人群在“五一”出行时做好个人防护。

金冬雁则表示,“五一”假期人员流动的增加最多造成疫情的小幅上升,国内目前不存在新冠大规模流行的土壤或条件。

101716c50c2i3d3t8a30oo.jpeg
深圳北站候车室旅客候车。广铁集团供图

是否需要储备药物?

李侗曾认为,药物储备主要是医疗机构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家庭层面,备上一些常用的解热镇痛、祛痰镇咳药、感冒类药物即可。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此前则从宏观层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一个很重要的举措是建立起可以在48小时内及早治疗的模式,市民可以就近到社区卫生中心测抗体或抗原,给予相应的药物。

还需要接种新冠疫苗吗?

4月1日,钟南山院士在2023年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呼吸病学专委会学术年会上也强调称,预防新冠再感染,疫苗是关键,面对可能到来的第二波新冠感染高峰,疫苗接种可以“保持人群对新冠感染的高免疫性。”


101716t91t93gixt333tip.jpeg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疫情未来走向如何?

“在未来两三个月以内,此前没有‘阳过’的人感染风险较高。李侗曾表示,从全球来看,二次感染占新发感染的比例都不超10%。也就是说,在新发的新冠阳性病例中,只有不到10%的人是二次感染的。

“随着病毒不断变异,其免疫逃逸能力、传染性不断增强,还是要再次提醒此前从未感染过的人群做好防护”。

李侗曾说,随着大家感染后的时间延长,二次感染的风险也在增加。尤其到了下半年,病毒在变异,大家的抵抗力也在下降。“虽然二次感染的风险会逐渐增加,但也不会像第一次那样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人群感染。并且之后的疫情高峰也不会像此前那么明显,可能会呈现一个较缓的波峰”。

同时,二次感染对于大部分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来说,症状会轻一些。所以无论是发生医疗资源挤兑还是重症高峰,都不会像此前的疫情那样严重了。

新冠正走向流感化?


4月20日下午,张文宏表示,流感每年都会出现很多亚型,会基因重组,变异株更多,波动性更大;而新冠病毒的亚型是取代式的,后一种取代前一种,不会基因重组。如果不发生特殊情况,它会越来越像已有的冠状病毒,一直会存在,但存在感没那么强。它最终是否会流感化,还取决于它后期变异的特征。


李侗曾也认为,新冠目前正在走向流感化。“在一些人群当中会反反复复地出现散发病例,到了冬春季发病率可能会增加,这些都符合流感的一些特点。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国疾控中心网站、新华社等)

玻璃晴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陕ICP备14012137号-1 )

陕公网安备 61082202000104号

经营性ICP许可证号:陕B2-20220012

Copyright © 2011-2022 府谷光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府谷生活网联系电话:0912-8726860    府谷生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fugu123@qq.com    隐私版权声明    违规信息举报须知

榆林市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12-3282698     榆林市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lwljubao@163.com    榆林市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http://jubao.ylisc.cn/

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公安局网安备案